法律解析

法律实务与学理探究

从一则案例看专利侵权诉讼中等同原则的运用

2007-04-12
此页面链接已复制

从一则案例看专利侵权诉讼中等同原则的运用

——曲延兴 律师

  一、案情简介

  A 公司申请了一项关于轻型干粉灭火棒的实用新型专利,专利授权后,该公司得知 B 公 司也在生产同类型灭火棒,且其产品结构特征与 A 公司专利完全相同,A 公司遂向 B 公司发 出警告信,要求 B 公司停止侵权,B 公司回函称被指控的侵权产品仅是该公司一个新产品开 发计划中的试制产品,目前正在研制中,因此不构成侵权。半年后,A 公司从市场上购得 B 公司销售的干粉灭火棒,将其分解后得知,原来 B 公司声称的新产品实际上是将 A 公司专利 的“活塞上的通气孔”改成“活塞边缘与筒壁之间的通气间隙”,从产品整体技术方案来看, 这种改进无实质性内容,属于等同替代,遂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判令 B 公司停止侵权,赔 偿损失。B 公司辩称,我公司制造的被控侵权产品与 A 公司的专利不同,请求法院判令驳回 A 公司的诉讼请求。

  法院经审理查明如下事实:A 公司实用新型专利的独立权利要求为:一种轻型干粉灭火 棒,由筒身、喷套、阀体、钢瓶、顶针、后盖塞组成,其特征在于筒身内有一带孔的活塞。 B 公司生产的被控侵权物的主要结构特征:筒体、顶针、钢瓶、喷套、阀体、后盖塞、活塞, 其特点是活塞上不带孔,其与筒体之间属于间隙配合。

  二、审判

  法院经审理认为,B 公司生产的被控侵权物的外型、结构、原理、功效基本上落在 A 公 司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之内,所不同的是,专利产品筒身内有一带孔的活塞,被控侵权产品 的筒身内活塞不带孔,从字面上看结构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功能和产生的效果都是使高压气 体冲开依附在活塞上的柔性膜,使干粉从喷嘴喷出。当灭火棒不工作时,两种产品的活塞与 筒身之间都处于过盈配合状态,同时都是用了弹簧助推活塞以达到最佳效果。所不同点是在 工作状态时 A 公司的专利产品是高压气体集中在活塞中间孔喷出冲击干粉,被 B 公司的产品 是高压气体通过活塞与筒壁的间隙喷出。因此两种产品在原理、功能上都相同,同时 B 公司 生产的产品与 A 公司的专利产品相比在简化结构、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也没有实质性突破。 因此判令 B 公司停止生产侵权产品,并赔偿 A 公司的损失 10000 元。

  三、评析

  1、关于等同原则

  等同原则在我国专利侵权诉讼实践中早已被应用,但直到 2001 年最高人民法院才在《关 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2001)法释字第 21 号]中第一次对等同 原则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该规定第十七条:“专利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所称的‘发明或者实 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 是指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中明确记载的必要技术特征所确定的范围为准,也 包括与该必要技术特征相等同的特征所确定的范围。”该条明确规定将专利侵权所适用的保 护范围不仅包括覆盖专利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技术特征,还扩展到与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 的技术特征等同的技术特征,即等同特征。所谓等同特征,是指与所记载的技术特征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并且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 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特征。

  2、本案是否适用等同原则

  在依据等同原则判断专利侵权时,核心问题是要判断被控侵权的技术方案与专利权利要 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之间的区别是否是非实质性的;或者说两种技术方案的可互换性是否为所 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知晓,所产生的效果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是否是显而 易见的。

  本案中,尽管两种灭火棒的技术特征从字面上看结构有所区别,专利产品筒身内有一带 孔的活塞,被控侵权产品的筒身内活塞不带孔,但,它们之间的区别是非实质性的,当灭火 棒不工作时,两种产品的活塞与筒身之间都处于过盈配合状态,同时都是用了弹簧助推活塞 以达到最佳效果。尽管在工作状态时 A 公司的专利产品是高压气体集中在活塞中间孔喷出冲 击干粉,被 B 公司的产品是高压气体通过活塞与筒壁的间隙喷出,但,两产品的功能和产生 的效果都是使高压气体冲开依附在活塞上的柔性膜,使干粉从喷嘴喷出,因此,两产品在原 理和功能上都相同,即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且 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特征”。所以,B 公司的 行为侵犯了 A 公司的专利权。

  3、在专利侵权诉讼中适用等同原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专利权保护范围的扩大不宜笼统地以该权利要求的等同物来确定,而须根据权利 要求书中明确记载的必要技术特征的等同特征进行确定。即等同原则必须落实到权利要求的 各项具体技术特征上,而不能适用于发明创造的整体。

  (2)等同原则的适用必须是被控侵权产品的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书中明确记载的技术 特征在手段、功能和效果三个方面都没有实质性区别,而是简单的替换或者变换。这是认定 构成等同的客观标准。因此,必须将等同技术特征逐一与被代替的技术特征进行对比,并作 出认定。对比结果如果达到了三个基本相同,便成为适用等同原则的一个重要条件。

  (3)等同特征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特征,这 是认定构成等同的主观标准。所谓普通技术人员,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应当以侵权发生期间 该专利所属领域的平均知识水平为标准衡量,是指具有该技术领域中的一般知识和能力的技 术人员,既不是该领域的技术专家也不是不懂技术的人。它要求审判人员或者从事技术鉴定 的技术人员应以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眼光分析判断技术方案或技术特征。

top